重庆市奉节县人,先后在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与法学博士等学位,2007年进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工作。?#27835;?#21414;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社会平台执行长。
安徽萧县人,分别在安徽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7835;?#21271;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港澳法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台湾政党政治、两岸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民进党结构与行为研究》、《民进党权力结构与变迁研究》、《台湾民主化与政治变迁》?#28909;?#37096;学术著作,发表《“台湾主体意识”的概念性解析》、《侍从主义视角下的民进党?#19978;滴侍狻?#31561;学术论文30余篇,发表涉台时事评论300余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专长:台湾政治与两岸关系。在《台湾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著多部著作。
陈晓晓,福建福鼎人,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福建省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候选人、厦门市经济发展研究会理事候选人,厦门卫视《两岸直航》、中国华?#23637;?#25773;台海时评节目《声动两岸》、美国?#23665;?#23665;湾区华语电视谈话节目《八方论谈》点评专家,《环球?#21271;ā貳ⅰ?#20170;日?#30778;?#26031;》、嗯《中国台湾网》、《华广网》、香港中评网、台湾《旺报》特约评论员。
陈丽丽,女,汉族,福建省南安市人,现任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台商研究中心主任、商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
湖南华容人,1972年生。法学学士、经济学硕士。长期从事台湾研究。曾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台湾研究》、《中国评论》(香港)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有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民进党大陆政策研究》在两岸分别出版。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国务院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8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德国基尔大学进行访问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为两岸政治关系、美国对台政策。
柳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从事两岸经济关系研究十余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并多次参与国台办,商务部,中宣部委托课题,对两岸经济关系,台湾经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有一定研究。
籍贯河南焦作,1986年生人,先后于河南大学、外交学院学习管理学、国际关系。曾为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交流学者,忝获法学博士学位,?#27835;?#20013;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当前研究兴趣涉及台湾泛绿阵营政治、两岸关系、台湾涉外关系,?#32422;?#22269;际关系中的不对称冲突、规范研究与南海?#20365;獾取?
1978年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生、博士。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台湾研究所讲师。研究专长:两岸关系、台湾?#20365;狻?#20013;国近现代史。主持涉台课题多个,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时评政论多篇。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台海研究》主编。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台湾?#20365;?#30740;究,研究兴趣涉及两岸关系、台湾对外关系、新媒体对台湾政治的影响?#21462;?#26366;在《台湾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并被人大?#20174;?#36164;料全文转载。在《世界知识》、《两岸关系》等涉台刊物及各大专业涉台网?#38236;?#21457;表评论近百篇,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岸开讲》栏目固定“开讲嘉宾”。
王建民,陕西耀县人,1960年生。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法学(社会学)硕士。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工作?#20004;瘢?#30740;究员。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已出版《海峡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全》、《台湾何处去》、《海峡季风——多棱镜下两岸关系?#29976;印貳ⅰ?#21488;湾政商家族》、《塑?#21898;?#20027;——王永庆》、《台湾军力》、《台湾的“黑金政治”》、《台湾省地理》、《台湾黑社会内幕》、《台湾地方?#19978;?#19982;权力结构》、《民进党政商关系研究》、《国民党下台内幕》?#21462;?#21457;表学术论文及重要评论文章300余篇。
王鹤亭,河南?#22363;?#20154;,分别在河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厦门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于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27835;?#27827;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两岸关系、涉台法律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路径与模式》,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主持中国法学会涉台专项课题1项,在《台湾研究集刊》、《台湾研究》、《现代台湾研究》、《台海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并在大陆及港澳媒体发表多篇时评。
1977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随后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事务博士学位。主攻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地方政府与公民文化等公共事务课题领域之判断与决策?#27835;觥?#29616;任南台湾产学联盟理?#40065;ぃ?#21488;湾中山大学公共事务管理研究所永久聘任教授,国民党国发院孙文学院南院院长,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理?#40065;ぃ?#20013;华产学联盟协会秘书长,高雄平潭促进会理?#40065;さ取?#22810;次参加两岸各领域举办的研讨会,发表期刊论文70余篇,出版《环境保护与管理》《判断决策与公共事务》《公共价值与跨域治理》等著作13本。
1974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硕士。?#27835;?#20013;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徐晓全,山东新泰人,清华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政府与政治,台湾?#20365;狻?#26366;参与“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38470;薄?#24191;东组(顺德、中山)实地调研评估,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第一批社会创新观察项目”粤北组(珠海、佛山、清远、河源、梅州、?#24050;簟?#27733;头)第三方评估活动。攻读博?#31185;?#38388;?#20004;瘢言凇?#20013;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外理论动态》、?#35835;?#23548;科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学习?#21271;ā貳ⅰ?#20013;国改革》、《社会科学报》等发表数十篇学术与理论文章,在涉台期刊与网站发表涉台研究与评论文章百余篇。
严峻,国际政治及民法双硕士、国际法博士。现任全国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海峡两岸法律?#20365;?#30740;究会理事、商务部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理事。
厦门市台湾学会理事、厦门市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厦门卫视《两岸新新闻》、《两岸共同新闻?#20998;?#20316;人。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香港大学、美国俄勒冈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台湾?#20365;?#30740;究,曾在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和译著多部,在《学术月刊》、《台湾研究》、《中国评论》(香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被人大?#20174;?#36164;料全文转载。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博士。在《台湾研究》、《美国研究》、《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国内顶尖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时评百余篇。